人勤春来早,田间收获忙。3月20日,晋中市介休市绵山镇大靳村的中药材基地里一片忙碌,热闹非凡。村民们挥动着锄头,在农业机械的配合下,陆续将柴胡从地里挖出,放置成堆。三轮车满载柴胡运送到村中空地,村民们都戴着口罩,认真地挑选、剪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7年以来,围绕实施“药蛋果产”战略,介休市农业种植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大力发展了以中药材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大靳村支委、村委积极响应,组织一部分干群外出参观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回来便发动大家积极种植。在一部分村民的带动下,大家积极参与,拿出闲散资金租地、购置种子,种植户数和面积不断增加,柴胡、远志、黄芹种植面积很快达到了500多亩。
“柴胡生长期为3年,每亩地产量约200公斤,每公斤售价在70元左右,市场价一直不错。”在柴胡挑选现场,一位种植户算了一笔种植账。
介休市党委、政府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按照政府扶持、合作社参与、农民示范种植的发展模式,集中连片在绵山镇、张兰镇、龙凤镇、连福镇等区域,推广种植柴胡、黄芩、绵黄芪、远志等道地药材和传统药材。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设立了每年1500万元的特色农业发展扶持资金,编制了《中药材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经过坚持不懈的大胆实践和摸索,中药材成为该市种植“新宠”。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中药材产业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绵山镇通过典型引领、保底价回收等多项措施兜底,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高种植质量,镇政府积极为农户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统一的肥料施用方案,协调合作社及时购买收割机具,并与介休市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协调,兑现了特色农业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合作社与农户种植药材的积极性,培养了一批药材种植农户,全镇中药材种植达到了5000余亩。
“以前我们村农户种植玉米比较多,改种中药材后效益明显提高了,刨去开支,一亩地能挣2000多元。”大靳村村委主任给记者算了一笔效益账,“去年全年雨水少,假如一村民上年500元一亩地租出去种柴胡,留一亩投资300元种玉米,遇到像去年的干旱天气,玉米会欠收,种下的柴胡几乎不受影响,相当于当年种中药材地比种玉米净挣了800元。”
经过3年多种植,介休市中药材种植效益逐步显现,除中药材销售,还带动了乡村旅游、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人们在介休游古村落,赏中药材花,感受农家乐,农村到处呈现出一派美好新景象。
责任编辑: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