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的方法,将科研项目中的简单子课题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题中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只有这样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才能实现科研与教学的双向互动。”当记者问起这位“80后”教授关于教学和科研的心得时,丁莉峰讲道。
2014年博士毕业后,丁莉峰来到太原工业学院任教,一干就是9年,她也从一名青涩的讲师成长为经验丰富的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应用电化学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与时俱进,科研道路上的创新者
在科研道路上,与同行的合作也不断激励着丁莉峰,促使她拓宽自己的研究方向,探索如何将新技术应用到自己的研究中,以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研究方法,才能保持科研工作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丁莉峰说。
在日常教学中,她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讲好每一节课。“真正好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互动的,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丁莉峰说。谈到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丁莉峰提到:“备课时,我常常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和相关的专业软件,这样多模态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课时,我比较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在讲理论知识的时候,适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丁莉峰教授的无私奉献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体现在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关注指引上。在学生眼里,丁莉峰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丁莉峰老师都会积极与我们交流,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并提供相应的解答和指导。她还会根据我们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我们充分理解化学知识。”这是同学们对丁莉峰的评价。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同时,她还会给予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提早适应社会,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无论是学业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问题,她总是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帮助他们成长为有才华、有责任心的化学专业人才。她的无私奉献激励着学生们不断努力,为化学事业的发展贡献的力量。

指导学生备战“兴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时,丁莉峰不仅关注学生独立研究能力的锻炼,还十分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参赛学生遇到科研难题时,总是第一个找她求助。对此,丁莉峰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先是循循善诱,分辨问题所在,引导破题思路;再是耐心解答,讲解相关知识,制订解决方案;最后给予鼓励,主动关心进展,及时提供帮助。在她的谆谆教诲下,学生们一路过关斩将、高歌猛进,“兴晋挑战杯”国家级三等奖、“兴晋挑战杯”二等奖、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学生们捧回的一个个沉甸甸的奖杯,正是对她这套培养体系最大的肯定。
责任编辑:张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