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载行医路,一身白衣染霜尘。她用27年的从医生涯诠释着对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在神经内科领域潜心研究,为使广大患者享有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她带领神经内科团队不断登攀,勇毅前行,始终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词,她就是晋中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冯子凌。
冯子凌出身杏林世家,父母皆为医学专家,一辈子行医救人、一生悬壶济世。“在我的大家庭中,一家两代5人从医,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等多个领域,从小自己便对医学耳濡目染,家人的职业经历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冯子凌介绍道,“受父母的影响,我和姐姐自小便经常接触到那些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也亲眼看到父辈们用精湛技艺从死神手中一次次挽救那些即将逝去的生命,我们把‘医生’当成心中最崇高的职业,从小便立下从医之志。” 怀抱这份信念,1991年,冯子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医科大学,实现其梦寐以求的理想。在校及实习期间,她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医学理论,认真系统地去学习解剖、钻研手术技术,常常反复研究揣摩,不时请教老师并经常和同学讨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难点和疑点。 五年的积累,青春的沉淀,终于迎来收获的季节。1996年,冯子凌圆满完成学业并告别母校,分配到晋中一院神经内科工作。自从迈进医院庄严的大门,她怀抱梦想开始了漫漫求索而精彩纷呈的从医生涯。 一次,一位因晨起双下肢突发状况不能活动的青年男性被送到急诊。接到通知后,冯子凌第一时间到达救治现场,“是个年轻的小伙子,来的时候完全不能动,被家人抬进来的,这个患者让我印象很深刻。”冯子凌回忆道,“做头颅CT、化验血糖等相关检查都显示指标无明显异常,但突发急症,很容易和急性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炎等病症混淆,这时就需要神经内科医生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当她再次详细追问病史才了解到,该患者有高血压且服用利尿剂进行降血压治疗,近期又因受凉感冒在小诊所输液治疗,“当时触诊下肢时,患者感到肌肉疼痛,我当即考虑到周期性麻痹的可能,立即化验了血钾、心电图、胸部X线等,最后明确诊断为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冯子凌介绍说。最终,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肢体无力日渐好转,病情痊愈后出院。不久,这位患者的父亲特意来到医院,找到冯子凌表达谢意。“让病人带着病痛而来,心怀满意而归,是我最大的心愿。”每当回忆起这样的事迹,冯子凌心里总是暖暖的。 多年来,冯子凌在业务上刻苦钻研,每周定期在神经内科门诊及高压氧科开展诊疗工作,多次参与疑难病症及急危重症的抢救。近五年,她共组织参与疑难病症及急危重症的抢救210人次,组织参与临床医技科室业务查房共410次,督查临床合理用药及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其中点评病历书写约8200份。 冯子凌已经记不清自己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生死时速”和“转危为安”,许多经过她负责治疗康复的患者都对她连连称赞,她也诚恳地说道:“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在给患者带去健康和温暖的同时,我也不断收获着成就感和幸福感,每次全力以赴地救治,都会成为我砥砺前行的动力。”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面对2020年来势汹汹的疫情,冯子凌积极请战到武汉、晋中市参加一线救治工作。为方便患者疫情期间减少聚集,她积极开通“免费义诊咨询”,使患者享受优质便捷的服务,书写专题报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缺血性卒中的内科诊治探讨》。在参与晋中市传染病医院一线救治工作中,冯子凌每天穿上层层防护服,一连7到10个多小时不能饮水、不能去洗手间,持续开展工作,诊察发热病人、询问病史、查体、书写门诊病历、开具化验检查、提出诊疗意见、汇总救治患者信息等等,一刻不停。 “这是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大家一起并肩作战,诊察确诊病人、询问病史、质控医师病历、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桩桩件件时刻放在心上,尽心尽力做好医者的本分。”冯子凌讲道。 作为科普工作者、单位妇女委员会副主任、民盟晋中一院支部主委、第四届及第五届晋中市政协委员,冯子凌多次带领支部参加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党史主题教育活动,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义诊及科普讲座、宣传等公益活动。她多次提交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方面的政协提案,积极参与解决民生热点问题。多次参加省卫健委关于深度贫困县全科医生技能提升项目讲授活动,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疗卫生服务的医改目标付出了努力。 她还特别关注最前沿的学术动态,进行相关课题的学术研究。先后参加了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医师进修班、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系统疾病诊治进展高级医师学习班、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适宜技术培训班、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二十二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等,不断磨砺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医务管理水平,并积极运用到临床和管理一线当中,治愈多例疑难、危重患者。
责任编辑:张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