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朔城区重点推广玉米及杂粮膜侧播种技术,五年来,累计推广应用111.7万亩,涉及玉米、谷子、高粱等8种作物,单靠这项技术,全区实现粮食增产2.2亿斤、节本增效3.6亿元。”9月1日,朔州市朔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研究员李淑兰说。

李淑兰1987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山西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从事马铃薯育种工作,1991年4月调回朔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基层农技推广工作,2006年任中心主任,2014年晋升为推广研究员。三十多年来,她始终奋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常年奔波在乡镇农村、田间地头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及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她先后入选山西省农技推广集成专家库首批专家、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农业部“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是全省的知名农业专家、朔州市“首届拨尖人才”“种植业首席专家”,也是朔城区第六届人大代表、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李淑兰在工作中编写了大量论著和培训资料,先后撰写了100多万字的论文、农民培训教材、农业实用技术资料彩页和技术明白纸,对全省农民科学种田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以来,她每年培训指导农民8000多人次,多年来共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26个、新技术62项,先后创建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规模化应用示范基地66个。尤其是近年来,她带领县乡农技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推广玉米及杂粮膜侧播种技术,该技术在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势头明显。2017年试验示范膜侧播种50亩,获得好的效果,2018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在到2022年短短五年时间中,全区推广面积达到50万亩,被全国知名专家评价为“新技术推广史上的奇迹”。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地膜用量减少了25%,亩均增产200斤左右,亩节本增效320元左右。五年累计推广111.7万亩,涉及8种作物,单靠这项技术,全区共增产粮食2.234亿斤,节本增效3.58亿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极其显著。

因该技术的推广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她本人不仅为朔城区粮食产量实现“十六连增”和连续十五年获得“全国产粮大县”荣誉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带动其他市县推广80多万亩,李淑兰多次被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她所在的朔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22年11月被评为“全国五星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位列全国第一,也是山西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 丰收的背后都凝结着无数艰辛的汗水和点点滴滴的感动。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从2019年开始,李淑兰开始组建种粮大户微信群,老百姓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群里交流。她每天白天带领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晚上回家都要把群里的上千条信息全部看完,对农民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从不让老百姓的问题过夜。到现在,已发展到4个群共1428人,每天解答完农户的问题都得到晚上12点多甚至凌晨1点半。她这样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了全区的老百姓,他们常在群里发自肺腑地感激她。面对老百姓的夸赞,她总是这样说:“农民挣钱太难了,我能为老百姓做点事根本不算什么”。
2020年春天,下水村的种粮大户吴国章买了一台膜侧播种机,由于他在实地教学培训时没有认真学,结果导致播种时完全种不了。他认为是机器不好,在微信群里言辞激烈地质疑膜侧播种新技术和膜侧播种机。李淑兰得知这一情况后,赶紧对他进行劝慰,并连夜协调厂家技术员上门为他调试机器,可种了一天又不行了,李淑兰又亲自带邻村的种粮大户到他地里,边播种边教他怎样调试。就这样,通过三次手把手的教,吴国章的膜侧播种田比别人每亩增产了300斤。从此,他逢人就夸膜侧播种技术好,省工省力、增产增收,他也变成该项技术的“推广能手”。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李淑兰几十年如一日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称赞她是“农业战线的标杆和旗帜”“真正的农业专家”“有三农情怀的人”等,老百姓更是对她好评如潮,称她是“农民的贴心人”“共产党的好干部”……
作为一名基层农技人员,李淑兰志在田野写丰收,努力践行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服务送到百姓心坎上”的工作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朔城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和全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她曾先后获得“专家团队先进个人”“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最美农技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山西省劳动模范”等多个国家级和省市级荣誉。
责任编辑:张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