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粘虫、草地螟、蝗虫是农业农村部监测的一类农作物害虫,具有迁飞性、杂食性、暴发性的特点,在我省主要危害玉米、谷子、高粱、大豆等秋粮作物。根据暴发性害虫发生情况和气候趋势分析,预计今年我省暴发性害虫中后期整体偏轻发生,在部分区域有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的可能。
一、发生趋势
草地贪夜蛾在南部夏玉米种植区点片发生,与陕西接壤的部分黄河滩地可能出现集中为害,8月中旬见虫概率大。
三代粘虫总体偏轻发生,在南部夏玉米种植区有出现高密度田块的可能,预计发生面积60万亩,防治适期为8月上中旬。
二代草地螟总体轻发生,在大同、朔州部分县区苜蓿地、大豆田有集中为害的可能。
东亚飞蝗偏轻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主要发生在芮城、永济等沿黄6县;土蝗偏轻发生,发生面积90万亩,主要发生在大同、朔州、忻州、吕梁等地。
二、防控建议
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暴发性害虫防控的组织领导,加强虫情监测,认真做好灯下和田间调查,准确发布预报,在虫害发生时按照防控技术方案及时组织和指导防治,确保虫害不大面积暴发成灾。
粘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球孢白僵菌等药剂防治,水稻田杜绝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草地螟可选用三唑磷、甲维˙三唑磷喷雾防治,严重发生区采取应急防控集中歼灭。草地贪夜蛾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球孢白僵菌、乙基多杀菌素、印楝素等药剂防治。蝗虫可选用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防治。
责任编辑:张钰